高三运动会结束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运动会落幕了……明年,明年就是在大学参加运动会了。可那时我又在何方?
从2013年的一年级运动会到2024年的高三运动会,从小初的体育差生蜕变(可以称得上蜕变了)到高三的中长跑“特长生”。从为别人摇旗呐喊到这次荣获3枚牌,迈步在聚光灯下。就成绩而言,虽然不是金银铜,但知足了,小满未满,知足常乐,罢了。
小学运动会已经回忆不起来了,只记得初二初三做了2年的裁判。当时还没有跑步的习惯,对于运动只是一般性印象。初三上测1km,4分20开外,全班垫底,体育中考苦练跑步,跑出3分13。对于一名从小就没经历过体育训练的初三学生来说,可以说是相当满意了。
体育中考完,就出于纯粹的不想让自己花了那么多努力那么多汗水下取得的成绩付之东流,于是决定跑下去。于是每天晚上8点晚自修下课,便和同学在家门口跑步。当时跑完2km,3km就很长了,从路灯昏暗的西边到东边,再折返。昏暗的黄色霓虹灯,陪伴了中考前的5月黑夜。暑假学校里关着,就在真正假期时间里每天晚上跑着同样的路,吸着同样熟悉的工厂废气。在兴致上来时,便偶尔去跑些5km以上作为mini LSD。
当时5月劳动节时,和几个同学去县江边挑战半马。结果没到8km便在下午的烈日下萎靡投降。当时还说暑假要为半马训练,结果7月4号开学就老实了。
九月正式开学,不久便是运动会报名,在众多项目中我一如往常,无所适从,直到看到了3km,看着只有WX,WZJ报名,感觉挑战挑战看呗。于是回家便发了条“论我是如何将自己推上绝路”的动态。高一时3km的训练准备并不是很充分,也就勉勉强强3个礼拜,有体活课便下去跑步,也没有什么着重间歇训练,更多的是有氧。也就在周六晚上县江旁跑了个800m间歇,从此800m间歇便在我心里留下深厚的阴影了。每天晚上回B515就干力量训练,然后飞速洗衣服,睡觉。
高一的3000m,站在起跑线上是非常紧张的,三年来都是如此。高一时穿的鞋还只是一双普通的训练鞋,连板都没有。在人群中跑步,前面有5,6个人,最后冲刺跑了个第八名,好歹自己3周的训练拿了个分,但也就为班级贡献了1分而已。跑完就如体育中考完一样,一种血液流上挤压头顶的撕裂感,直接被同学搀扶着缓了好久。
之后便算过了高中的序章,开始了高中的跑步路程,每次活动课总能看到一行人在一道上跑步的身影。
在一次次的跑步中迎来了疫情。疫情中止了学习,自然中止了跑步。待到春来之时,发现曾轻松驾驭的配速如今心率飙升上了一个档次,一颗停跑恐惧综合征的种子便从此埋下。
当时跑步就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拥有了Garmin Forerunner 265 后,跑步在那时逐渐于我而言,变成了一款地球online版的养成游戏。在一次次的跑步中看到最大摄氧量的增长,看到5km预测成绩的变快变强,看到自己的HRV在强度课后骤降。伴随着对身体的探索和好奇,跑步的热情逐渐让我比曾经打游戏还要上头。毕竟,打游戏,获得的成就感只是暂时,而跑步带给我的收获远大于跑步本身,跑步切切实实的改变了我,充实着我的现实生活。
这样的生活直到去年9月份,又是一年运动会,在高一3000m仅拿下第八后,我知道自己比去年强了很多,但为了PB为了位次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亚索800的痛苦,跑完跪在跑道上大口喘气的痛苦犹在眼前。一夜夜和LZH探讨战术策略训练方法,一次次夜晚10点狂奔死亡2km,死亡3km还回寝做力量训练的场景就如昨天发生一样。
算是努力对的上成就,获得第二,次于体育生,知足了。
在这之后的10月份起,跑步更深的融入了我的生活。每天晚上的操场都能看到狂奔的3人组,直到凌冽的寒风呼啸。12月底,阴差阳错报了全马,冲着安全完赛的目标甚至330的宏图壮志开始了一个人的孤独旅程。
自那时起,不去食堂吃晚饭已渐渐成为日常,daily routine 大概不过如此。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体育生训练,虽说不知道姓名,但混个脸熟还是非常轻松的。秋分之前操场还未6点,余晖便已将落幕。有时10km的最后1km总是在光与影的交织中退场,留下的是被寒风冻得僵硬的手指和尚未冷身的肌肉。
寒假时经常下雨,不得不雨中跑步,每每都是跑完后用温热水浸没小臂十余分钟才有知觉。在冰点上下的温度中奔向了春天,3月24号也近在咫尺。
桃马结束后,在跑出132后便后开始了下一阶段的计划。但是身体与主观意愿相违背,不久便得了骨膜炎。在费尽心思查了巨多资料左右查证后才不情不愿地停跑。直到6月在骑行的替代训练中才开始慢慢恢复。
7,8月的高温下训练和在蒸炉里训练并无二异。每次在目标配速下心率爆表,在热射病的边缘游走。
相比高一高二,高三的3000m我为此准备了很久。每天傍晚的操场风雨无阻,你见过每天傍晚5点学校操场吗?无论大雨瓢泼,无论烈日难当,9月的操场成为了我每日打卡点。每次强度课在5点40后姗姗来迟,顶着老师的威压偷摸进入教室,大口吃着冰冷的晚饭,规划着明天的计划。
或许是因为备赛所以全勤?但跑步早已融入进我的生活,或者这么说,跑步是我生活态度的一部分。活着为了跑步?抑或是跑步为了活着?我想大抵是后者。
倘若因为高三学业压力繁重放弃跑步?对我而言就是放弃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对我现阶段而言,我的生命由两部分构成,求知和跑步。我着迷于跑步,着迷于每次肌肉伸缩后内啡肽分泌的愉悦,着迷于跑完步晚修时的充沛精力,着迷于在一日日夕阳下变快的身影,变得更舒展,有力的跑姿。
也许跑步是习惯?生活能作为习惯吗?一个在2,3年间于我每次比常人更慢的心跳间都瞥见其身影的习惯能叫做习惯吗?跑步的时候总能放空脑袋,去思索一些大而空,抑或是小而实的东西,我得以在溺水中喘气片刻,我在跑步时总能感受到一种神奇的力量,一种历史的力量,从亿万斯年前传承至今的力量。我的每次呼吸,每次迈步,都是历史的积淀,那些刻进DNA的东西在跑步中得到了具化。
我可以在跑步中不做抽象的人,我在跑步中感受血乳酸带来的酸痛感,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我之为我的存在,我不是一个抽象的虚无缥缈的人,我是实实在在的。
在3000m比赛结束后,在放学掏出纪念品后,回想起过去,一种不真实感涌上心头,难以压制。A sense of loss. 那种sense of loss事实上跨过了半个公历年的时间和10公里的相对空间,在3月24号和9月30号完成了共振……那种loss来自何方?
或许是400m接力时同学的呐喊加油声,或许是站在1500m起跑线上紧张的自己,或许是3000m比赛时那场突然但消失很快感觉如同碧天上飘渺的那丝云彩一样虚幻的雨,更或许是怀念着那个在9月28号前为了运动会在操场日复一日挥洒汗水的自己,或许是怀念那个晚修再三思虑后决定为班级参加4*400m接力的自己,或许是那天晚上回去后搜索400m训练计划的自己……
A sense of loss. Loss. 我丢失了什么?我得到了一个在10月1号晚上写下这些文字的自己,但却丢失了,永远的丢失那无数个在过去,留存在脆弱记忆里的自己,我丢失了那份为高三男子3000m决赛而备战的热情和激动,转而代之是事后的辉煌?事后的遗憾?事后的缠绵不尽陪伴我走下去的易燃殆尽的回忆?
结束了?然后呢?对啊,我在运动会前从来感受不到那种loss, 这种loss在运动会后以一种绵绵阴雨的方式晕染了我的思绪。我仿佛在时空的黑洞外围不断陷落,piu的一下,过了那个瞬间,很短很短的视界线,然后啪的很神奇的loss感就油然而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物理规律的冰冷砸在我的脸上,我不得反抗。
运动会展示的是什么?于我而言,这次更像是对我12年的一次考验。我可以略带自私的说,如果没有我,我们班4*400m排不到第三,如果没有我一个人平均贡献17分,我们班也不一定有第7. 如果……?但这些终将是过去式……若干年后,谁又会记得2024年9月底的全校的体育盛宴呢?
过去终将过去,再也没有那么好的机会看到高手在一起对决,就像高一时看一个体育生短跑垄断第一,高二看高手在田赛大放异彩,高三看WTL惊险夺冠,各路精英齐聚4*400m接力。一个属于高中的运动生涯已过它的PEAK,前行之路又有谁人知晓?接下来我想,应该就是为了未来做准备,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话说回来,现阶段前行之路之后呢?便是剩下97天的仿佛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的首考……这就像是在9月时等待运动会时那种被时间滚轮压着前行的感觉。A sense of unreality.
发表回复